沛县起兵造反时,为何是刘邦当老大,而不是更有地位的萧何或者其他人呢?

2023-01-27 18:00:02 4243阅读 0评论

秦末群雄并起,刘邦在丰沛之地也拉了一支队伍,一开始的时候,他不过是别人的小弟,今天投奔这个,明天投靠那个,想从中渔利。直到来到项梁身边后,才算找到了一个靠谱的大哥,因此,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。在丰沛之地论影响力,萧何是在刘邦之上的,那为什么丰沛起兵的时候,萧何反而成为了刘邦的小弟,而让刘邦成为了沛公呢?今天红尘资源网就来分析下,为什么萧何愿意屈居人下,让刘邦来做老大的理由。

01 出身:丰沛之地的大族,文笔干练的能吏。

萧何是丰沛之地土生土长的人,萧氏家族在丰沛之间的影响力,也远远超过了刘太公一家。萧何这一代人里,萧何是最有出息的,他的文笔精湛,写文书滴水不漏毫无破绽。加上家族的影响力,萧何成为了沛县的主吏,属于沛县的二把手,仅次于县令。

沛县起兵造反时,为何是刘邦当老大,而不是更有地位的萧何或者其他人呢?

萧相国何者,沛丰人也。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。——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

萧何具体的工作,是负责官吏的考核和进退,这可是个美差,官员想获得提升,普通人想做官,都得求萧何才行。否则在沛县这个地方,你就没任何机会。沛县令不过是个外来户,尽管是朝廷任命的,但在本地缺少根基,因此,他必然要仰仗于萧何,来替他处理各种事务。

沛县起兵造反时,为何是刘邦当老大,而不是更有地位的萧何或者其他人呢?

高祖为布衣时,何数以吏事护高祖。高祖为亭长,常左右之。——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

刘邦在做布衣的时候,就桀骜不驯,经常惹是生非,一身的游侠习气。这和他仰慕信陵君魏无忌,并且曾经在燕赵之地跟随信陵君的门人张耳,一起游历多年有很大的关系。刘太公在沛县也算一方地主,因此刘家和萧家关系,相处十分和睦。刘邦多次在沛县惹是生非,作为丰沛之地豪强的雍齿和王陵就曾想收拾刘邦,结果被萧何袒护而作罢。

02 合作:萧何主内,刘邦主外。

刘太公认为刘邦应该入仕,不能一辈子种地,那太没出息。于是他们通过萧何的门路,为刘邦谋了一个泗水亭长的职务,这个职务的主要工作是维持地方治安。

沛县起兵造反时,为何是刘邦当老大,而不是更有地位的萧何或者其他人呢?

但这个时候,萧何已经不是维护刘邦那么简单,他经常陪伴刘邦左右,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,萧何俨然成了刘邦的跟班。这是为什么呢?

汝阴侯夏侯婴,沛人也。为沛厩司御。每送使客还,过沛泗上亭,与高祖语,未尝不移日也。——《史记·樊郦滕灌列传》

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,那就是夏侯婴。他不仅是个合格的司机,还有一个好的习惯,就是每次出车回来后,都会去找刘邦聊天,从来没有间断过,当然他这么做是有丰厚回报的。

沛县起兵造反时,为何是刘邦当老大,而不是更有地位的萧何或者其他人呢?

婴已而试补县吏,与高祖相爱。——《史记·樊郦滕灌列传》

夏侯婴想做官,在沛县得走萧何大人的门路,但夏侯婴搭不上萧何,因此就退而求其次找到了刘邦,因为在他看来,这件事刘邦一定有办法,果然,不久后夏侯婴就成为了后补县吏,这里面自然少不了刘邦的鼎力相助。这样的事情,恐怕不仅仅是这么一件而已,萧何这个人不敢公开买官卖官,但刘邦却敢做,还没有什么是他不敢干的事情。于是就形成了刘邦牵线搭桥,萧何和刘邦坐地分钱的局面。我说这些事,只是想说明刘邦和萧何相比,更加有胆量,这个特质很重要,尤其是在秦末乱世的那个大环境下。

03 特点:萧何谨慎而缺乏魄力,刘邦则无所畏惧特立独行。

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,常辨之。何乃给泗水卒史事,第一。秦御史欲入言徵何,何固请,得毋行。——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

还有一件事,也可以说明萧何这个人谨慎但缺乏魄力。秦的御史到地方来考察官吏的政绩,萧何的成绩是排在第一名的,于是御史想推荐萧河进京为官,但萧何说自己能力不及坚持不去,因此,这件事最后就没有成行。这说明什么问题呢?你可以说萧何有自知之明,知道以自己的能力如果到了京师,肯定没有出头之日,因为他属于有能力没资源的人,想进一步提升那是不可能的。也可以说萧何这样的人,缺乏魄力,在自己的舒适区中不想改变。

沛县起兵造反时,为何是刘邦当老大,而不是更有地位的萧何或者其他人呢?

及壮,试为吏,为泗水亭长,廷中吏无所不狎侮,好酒及色。——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

刘邦和萧何相比截然不同,他完全不像一个当官的,刚做泗水亭长的时候,就可以和上下的官吏打成一片。因为刘邦早就发现这些所谓的官老爷们,不过是一些酒色之徒,只要投其所好,搞定他们是件很容易的事情。因此,刘邦实际上手里握住了这些人的把柄,表面上和他们称兄道弟喝酒找女人,暗地里他们每个人的问题都了然于胸。

高祖每酤留饮,酒雠数倍。及见怪,岁竟,此两家常折券弃责。——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

刘邦经常请人喝酒,他每次喝酒都不付钱而是打白条,酒家也不去向他要,为什么这样呢?因为他们不敢那么做,刘邦是泗水亭长,地方的治安工作都是他管,你要他付钱,隔天就会有小混混来收保护费了。而且有刘邦照顾他们的生意,不仅没有混混敢来收保护费,喝酒的人也越来越多,而很多和刘邦喝酒的人,都会主动付钱。因此,酒家的生意不仅没有受到影响,反而会越来越好就不足为奇了。这也是他们到了年底,就会把刘邦所写的白天销毁的原因。

04 低调和高调:萧何低调做人,对他人的影响力有限,刘邦高调做事,广施仁义声名鹊起。

高祖为亭长,乃以竹皮为冠,令求盗之薛治之,时时冠之,及贵常冠,所谓“刘氏冠”乃是也。——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

刘邦做人做事一贯非常的高调,他做泗水亭长的时候,曾经派人到薛地,专门为自己定制了用竹皮做的帽子,说等到自己以后显贵的时候,就要戴这个帽子,并给这个帽子取名为“刘氏冠”。萧何就没有干过这么出格的事情,他只是本本分分的做好自己的沛县主吏而已,通过刘邦捞一些油水罢了。

沛县起兵造反时,为何是刘邦当老大,而不是更有地位的萧何或者其他人呢?

单父人吕公善沛令,避仇从之客,因家沛焉。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,皆往贺。萧何为主吏,主进,令诸大夫曰:“进不满千钱,坐之堂下。”高祖为亭长,素易诸吏,乃绐为谒曰“贺钱万”,实不持一钱。——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

单父人吕公和沛县令关系很好,他为了躲避仇家来到沛县,沛县令举办酒宴,欢迎吕公。丰沛之地的所有豪强官吏全都来祝贺,萧何作为主吏负责操办一切,他对大家说:“今天如果没带够一千钱的人,就坐到外面去,不要进入大厅!”大家都严格的按照规矩办事,只有刘邦不同,他在拜帖上写了一万钱,实际上他一分钱都没有带。吕公看到拜帖上写着一万钱,不禁大惊失色,他问萧何说:“萧何大人,这个刘季究竟是何方神圣?”萧何笑着对吕公说:“本县的泗水亭长,不过是个爱说大话的狂徒,请您不要介意!”

但不久后吕公把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,要知道沛县令和吕公关系莫逆,他一直想娶吕雉,但是吕公就是不答应。至于为什么?在我看来,吕公希望沛县令能帮自己解决问题,也就是摆脱仇家的追杀,显然沛县令既没这个能力,也没这个胆量。对于把吕雉嫁给刘邦的原因,史书里讳莫如深,在我看来,刘邦应该是摆平了吕公的仇家,帮了吕公的大忙。至于什么相貌贵不可及的话,都是托词罢了,听听就行切莫当真。

沛县起兵造反时,为何是刘邦当老大,而不是更有地位的萧何或者其他人呢?

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,徒多道亡。自度比至皆亡之,到丰西泽中,止饮,夜乃解纵所送徒。曰:“公等皆去,吾亦从此逝矣!”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。——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

刘邦在做泗水亭长的时候,曾押解人到骊山去修建陵墓,在半路上很多人都逃亡了。刘邦想了想,就算把人送到,估计自己也得被砍头,于是连夜把所有的人全都放了,并说:“你们都快走吧,我这个泗水亭长也做不成了!你们走了以后,我也要逃跑了!”大多数人都走了,但剩下了十几个人,他们愿意跟随刘邦一起混。因为他们知道逃跑的人,被抓回来也是死罪难逃,但跟着刘邦这个大哥混,还有可能有一线生机。这是刘邦的胆气和魄力,他敢于抛弃自己已有的利益,不会贪恋泗水亭长这个官位,那不是厚禄而是末路。

05 带头大哥:带头大哥的风险,萧何、曹参的顾虑。

沛县起兵造反时,为何是刘邦当老大,而不是更有地位的萧何或者其他人呢?

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。沛令恐,欲以沛应涉。掾、主吏萧何、曹参乃曰:“君为秦吏,今欲背之,率沛子弟,恐不听。愿君召诸亡在外者,可得数百人,因劫众,众不敢不听。”乃令樊哙召刘季。——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

陈胜吴广起义之后,各地群起而响应,很多郡县的官吏都被杀死。沛县令十分恐惧,便想在沛县起兵,去响应陈胜、吴广的起义。他把手下的两个主吏萧河和曹参找来商量对策,萧何、曹参异口同声的说:“您是秦任命的官吏,如今想背叛秦,率领丰沛的子弟造反,恐怕没有人会听您的。依我们的看法,您不如去召唤在外逃亡的人,借助于外援,这样配一下来的话,他们就不敢不听了!”萧何和曹参所说的在外逃亡的人是谁呢?当然是藏在芒砀山中的沛公刘邦了。刘邦尽管在芒砀山中,但对于沛县的情况了如指掌,因为樊哙就是他最好的眼线。

沛县起兵造反时,为何是刘邦当老大,而不是更有地位的萧何或者其他人呢?

于是樊哙从刘季来。沛令后悔,恐其有变,乃闭城城守,欲诛萧、曹。萧、曹恐,逾城保刘季。——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

很快樊哙就把刘邦带到了沛县城下。但这个时候,沛县令反悔了,他怕刘邦杀了自己,让人紧闭沛县城门,并且抓捕萧何和曹参。萧何和曹参提前知道了消息,于是从城里翻墙出去,投靠到刘邦的麾下,并把沛县内的的情况,向刘邦进行汇报。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,萧何和曹参顾忌太多,他们的家族在沛县势力强大,只要他们振臂一呼,把沛县令搞定,并不是什么难事,但他们都没有那么去做。

沛县起兵造反时,为何是刘邦当老大,而不是更有地位的萧何或者其他人呢?

萧、曹等皆文吏,自爱,恐事不就,后秦种族其家,尽让刘季。——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

萧何和曹参,有他们自己的想法。他们深通秦律,知道造反是要灭九族的,而且造反这种事,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。他们担心一旦失败,自己的宗族就会被尽数屠戮。而如果不作为那个带头之人,只是作为辅佐之臣,就可以左右逢源,一旦刘邦失败,他们还可以 轻松改换门庭。但凡成就大事者,最忌讳的就是摇摆不定犹豫不决,因此萧何也好,曹参也罢,他们都不具备成就大业的条件。说直白一点,他们拥护刘邦做带头大哥,就是想如果出了问题,让刘邦去砍头,得了天下,他们就可以分上一杯羹。

沛县起兵造反时,为何是刘邦当老大,而不是更有地位的萧何或者其他人呢?

诸父老皆曰:“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,当贵,且卜筮之,莫如刘季最吉。”于是刘季数让。众莫敢为,乃立季为沛公。——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

不仅萧何和曹参如此,整个沛县的豪强包括王陵、雍齿也不敢挑这个头,因此大家都说:“大家平素就知道刘邦身上的神迹很多,将来一定会成为显贵的人,如今占卜的结果也显示,刘邦是天命所归。”刘邦心想:“你们这帮滑头,不过是把我推在前台,自己做个一本万利,稳赚不输的买卖罢了!”于是刘邦推辞了很多次,但大家一致认为,只有刘邦才能做头领,这就是所谓的众望所归吧。

萧何是个干吏,这是毋容置疑的。但萧何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他不可能成为沛公,第一,特质:他没有刘邦那样的气魄和胆量。他能想到却不敢去做,为什么呢?他担心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,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让他不敢放开拳脚。而刘邦则不同,刘邦已是一个逃犯,按照秦法是要砍头的,既然都是要死,还不如造反,在绝望中去寻找希望。第二,特长:萧何是文官之首,统兵作战非其所长。你让他处理内务,行公文拟召令他是行家里手,但让他统领千军征战获胜,却是万万不能的,有一件事大家容易忽视,那就是在楚汉争雄的时候,尽管垓下之战是由韩信指挥的,但在此之前,汉军与项羽的所有正面对抗中,汉军的主将都是刘邦。屡战屡败,屡败屡战,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,刘邦统领的汉军越败越强,而项羽的楚军是越赢越弱。第三,定位:刘帮为帝,萧何为相。最后刘邦得天下为皇帝,而萧何则为百官之首,这可能是起义之初,刘邦就与萧何约定好的,说他们是君臣可以,说他们是合作伙伴,也没什么问题。刘邦不在的时候,萧何就是那个发号示令的人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红尘资源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:908819363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4243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目录[+]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